期刊简介

  《新疆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新疆中医药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5-1067/R,国际刊号:ISSN1009-3931。新疆中医药杂志社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主管、主办,本刊为双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新疆中医药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新疆中医药》辟有理论探讨、临床报道、实验研究、针灸经络、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方药研究、名老中医经验、医林新秀、中医护理、中医教育、文献综述、医院管理、治验集萃、医案医话(丝路医话)、译文、图书评介、港台中医等20多个栏目,适合各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新疆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393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5-1067/R

邮发代号: 58-8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新疆

出版地区 新疆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新疆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新疆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3931
  • 国内刊号:65-106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新疆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中药的炮制小议

    祖国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日趋淡漠,已到了中医后继乏人、中药后继无人的边缘,临床疗效也有下降之趋势.下降原因何在?目前,中药材的炮制不规范是下降原因之一.因为,中药的功效实际上是中药饮片的功效,炮制得当可直接影响中医的临床疗效.为此,本人就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中草药炮制的认识和体会与同道们共同探讨.......

    作者:包延军;季旭东 刊期: 2006- 04

  • 葡萄藤茎的生药学研究

    葡萄科植物葡萄vitisviniferaL.的藤茎,首载于,亦有记载,茎烧灰服用驱尿道结石,消炎,治偏头痛,除痔;根和藤叶可止吐用于孕妇妊娠恶心呕吐,亦可保胎、利尿、消炎.藤茎含粗蛋白约13%、粗纤维约24%、钙约1.3%,还含有还原糖、蔗糖、淀粉、鞣质和黄酮类.有关生药学研究查阅上述文献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其生药进行了研究,介绍如下.......

    作者:刘伟新;李九如 刊期: 2006- 04

  • 单用斑蝥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单用斑蝥天灸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IgE的影响.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5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健康组19人.治疗组单用斑蝥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张氏医通经典贴敷方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IgE的变化.结果:单用斑蝥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用张氏贴敷方剂疗效无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

    作者:姬晓兰;宋晓平 刊期: 2006- 04

  • 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努力提高急诊教学水平

    师德教风关乎校风和学风,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开展师德教风建设是为了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以更好地实现良好的教学风气.......

    作者:张新军;朱建红 刊期: 2006- 04

  • 浅谈医用化学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组织好课堂讲授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用化学课在医学院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学好它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往往感到困难,甚至有害怕和厌恶的心理.而化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没有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力是很难学好的.因此,在医用化学教学中需重视......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06- 04

  •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

    1方组及功用李东垣的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当归、柴胡、泽泻、甘草、车前子、木通、生地、栀子、黄芩10味药组成.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是一剂泻中有补、疏中有养,作用较为缓和,治疗有效的良方.几十年来,每每用于治疗痔病的六大症状,能药到症消.所谓痔病的六大症状是:肛门坠胀、肛门溢液、肛门疼痛、肛门瘙痒、肛门便血、肛门堵塞感.......

    作者:徐凌波;丁代万 刊期: 2006- 04

  • 重用泽泻汤治疗内耳性眩晕病

    近年来,笔者运用大剂量泽泻汤治疗内耳性眩晕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2例均符合郭子光等编写中内耳眩晕病的诊断标准.内耳性眩晕病又称为美尼尔氏病.......

    作者:王慧玲 刊期: 2006- 04

  • 浅析《千金要方》瘭疽治疗经验

    瘭疽,病名.见孙思邈篇记载.瘭疽病名独特,其病变部位在手指端或足趾端,由外伤感染,毒入肌肤、筋脉所致,或由脏腑火毒凝结而成.临床表现特征独异,初见皮肉中忽生红色硬肿,小如粟豆,大如梅李,渐次变黑,疼痛剧烈,溃后脓如豆汁,久则腐烂筋骨.因病情险恶,治疗注重内外结合.内治偏重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消坚;外治偏重解毒、收湿.甚可切开祛腐甚至截指.......

    作者:陈玉萍;王存芬 刊期: 2006- 04

  • 张仲景目诊浅析

    目诊是中医学常用的诊法之一.对目诊的全面阐述,早见于.张仲景在其临证活动中,通过对目睛的形、色、神等表征及症状进行观察和辨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目诊内容,这对晋代王叔和提出的目诊类证鉴别、利用眼部症状判断疾病预后,以及后世医家对于目诊的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此部分的分析总结,可于审病问治多有裨益,今辑其论目大要探讨如下.......

    作者:黄克臧;张剑荣 刊期: 2006- 04

  • 吴鞠通治燥特色探讨——西北燥证治法相关文献研究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一书,对外感病邪之一的燥邪及其所致病证有精深论述与阐发.为了从一般燥证的治法中寻找推衍在西北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所致西北燥证的治法,本文通过分析原文及其研究文章,初步阐释了吴鞠通治燥理论和方法,其治燥特点可概括为:(1)将燥邪作为与风邪、寒邪相并列的独立致病因素,确定治燥用药性味;(2)根据燥邪胜气、复气确定治疗法则;(3)三焦分证治燥;(4)治上焦燥兼及卫、气、营、血.......

    作者:王燕;周铭心 刊期: 2006- 04